郭可信纪念馆 - 纪念文集

深切思念郭可信级友

发布时间:2025.10.02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  陈德蕙

 

郭可信级友已经离开我们一年多了。他从人生的边缘上过早地往前迈了一步,匆匆地走了,太突然,难以忍住伤心的泪。至今他的音容笑貌仍常常呈现在我的眼前。他没有虚生此世,他的灵魂不死。

我和郭先生(我习惯这样称呼他)虽曾同在重庆南渝中学(抗战期间天津南开中学迁至重庆沙坪坝的校名)读高中(1938-1941),但因为男女生分班互不认识。1941年他考入昆明西南联,我进了重庆北碚江苏医学院,各奔南北。1980年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在大连棒槌岛召开成立大会,在与会期间,有幸认识当时的副理事长郭可信先生。在1982年他任电镜学会理事长以后,我们才有机会在常务理事会上相识、相知。隔离好几年,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才知道我们是南开中学41级的同学,而且我还比他大4个多月,所以他也随着其他同志叫我陈大姐,就像是一家人。

郭可信级友为我国电子显微镜学事业的发展和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这已记入史册。他在物理冶金,特别是合金中晶体结构与缺陷以及准晶研究等方面的卓越的成就也历历在目。回忆每次开全国性电子显微镜年会时,他没有时间参加生命科学专业组织的学术报告会,但会后他总要认真地问论文的整体学术水平及有何创新等等,从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他的高度责任心和学术风格。

郭可信级友2003年还曾热心地亲自编辑我们41级的级刊《思伊》第二期。级友潘正明称赞他说“他虽身居高位,但仍保持不忘群众的优良品质,在编制工作中,他亲自给级友发通知、写信及通电话,并亲自审稿和安排一切琐碎事务。虽然当时北京正处在 SARS的高发时期,但由于他毫不放松,处理安排得当,使《思伊》第二期准时高质量出版。在咱们这个发展中国家,假如所有上层人员都像郭可信同志一样,那建设小康国家的目标定能早日实现”。后来,郭可信级友又为《思伊》第三期(2004.10)写了一篇回忆录参军记。60年以前的事,他还记得那么清楚,真了不起。往事已成为深切的思念,也能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


本文自《郭可信纪念文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出版,2008年

未经郭可信教育基金会同意,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返回
电话:024-80239486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创新路280号
Developed by LAM. Copyright © 辽宁材料实验室 | 郭可信材料表征中心
辽ICP备2022005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