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可信纪念馆 - 纪念文集

与郭可信教授谈话的纪要

发布时间:2025.10.02


大连理工大学  杨大智

 

19841016日晚620分至815分承郭可信先生的盛情,接待了杨大智同志。杨首先谈了这次专程来沈拜访他的目的,并转交了钱令希院长和郭可仞教授的二封亲笔信。

郭先生说:大连工学院要我去任院长一事过去曾说过,我说明了不能去的原由。实际北京钢铁学院也曾有过此意,我也没有同意。一是我已与国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好处,现在已有了很好的基础。既然已冲出去了,我也不愿半途而废。二是科学院不会放我,而且我在科学院也有许多事情要做。现在又希望我兼任你们的系主任,做这件事之前要明确几件事。办材料系,我们的想法要一致(指郭的想法和大连工学院的想法)。我不知你们院领导想把材料系办成什么样一个系。你们原来是搞传统的金属材料,现今材料还包括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电子材料等。也就是说,材料工程系具体包括有哪些内容,即明确办系的思想。再有,以后能提供我多少人力和设备?每年给多少经费?现在启用中青年人,像启用你们这些欧美学成回来的,这种想法是好的。你知道,美国一些有名大学,MIT,教学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们的科研搞得好。科研和教学应怎么摆法?学校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研究工作。应该用科研来带动教学,科研出了名,就会有好学生来,学生质量高了,教师讲课也好教,学生主要在于自学能力。我记得曾跟你说过,假若你们能在国际有名望的杂志上多发表几篇文章,你们学校就有名气了。要我兼系主任,就要把系搞出点名堂,要不我去干什么?要我发表意见,出点子,我已经是你校的兼职教授,不同样可以出点子嘛!你们要我兼系主任,倚重我的声望,搞不出点名堂,那也没有什么用,我也不愿做这样的事,不知你们院里下多大决心。你说的,是钱院长一个人的想法还是院党委大多数人的意见?要得到党委的支持,才能克服各种阻力。说改革,我同意钱院长的想法(即可以取消教研室,重新组合,有些人可以编外养起来。郭说,这些人可以让他们与工厂结合)。你们都是搞工科的,又是金属材料出来的,现在国外搞材料系的不少是学物理的,应该吸收一些人进来,同时多选拔一些人出国(杨介绍了几个专业出国人员情况)。我这里出过国的人学术思想活跃,并不是外国的指导教师水平都高,我知道有些导师水平不如我,但是出去了,那里的科研环境不同,思想活跃。出国回来的,他们都思想不错,不是追求享受而都是兢兢业业地工作。我这里要搞歪门邪道也搞不起来。一个人的能量是一定的,他在业务上释放多了,在歪门邪道上就释放少。我这里研究生也用不着多管,像贾春林那届有八名,其中有一名一年半就硕士毕业,其他人也就坐不住了,都着急,日夜加班,不服输,相互比。要在教师队伍中引进一批新的力量,我可以帮助你们物色一些人。从我这里(指金研所),从吉林大学引进一些。大连工学院还是不错的,学生质量不错,也有人愿意去。注入一些学物理的、学化学的,把搞材料的人搭配齐。我不知你们学院是否能给我几个编制,譬如,我这里的乔桂文(65金物毕业),他去了就可以带动你们电镜工作上去,他现在用电镜搞催化剂很有成绩,他去了可以带动你们化工系搞各种催化剂的,他的水平已够副教授了,去后是不是可以让他升副教授?我需要你们系的教师队伍的背景材料,看哪些人能上得去,应该组织几个人能冲上去,把水搞活,那么就能带动全系。我不是只看几个人,要考虑到原来的情况,需要一些人搞实际,有经济效益的,你们的表面技术不是搞得好吗?表层的结构分析不会有多大困难,需要有少部分从事理论、结构分析的,他们搞上去也就带动实际工作的水平上去了。不知你们院有多大决心。如果说是因为电镜要我去,那我觉得没有必要。我北京、上海(上海交大,冶金所,复旦),可以说哪里都有人(指郭先生指导的人才),有人才,有好的技术设备,相比起来,你们工学院不如他们。如从搞材料上能搞出点起色,那还是可以考虑。要搞就得有点名堂。总之,除钱院长外,是不是党委大多数人的想法(杨说:可能,但不一定有您想得那么细),我想,只要我们思想一致,五年就能搞上去,在中国下个蛋,在中国的工学院中搞出点起色。

:那么,是否可以说,您基本上已同意,学校等看我的消息呢!

:还不能这么说。只能说,我们在认识上有共同的想法,我希望能提供我上述一些想法的材料,让我再细致考虑。为什么要那么急呢(指组建领导班子),要细致考虑,有了想法要有具体措施,还得交换意见,特别是你院的常委意见。

杨大智回忆整理于沈阳(未经本人审阅)

84.10.17

 

 

摘自杨大智教授回忆录中:

“淡出江湖”,这是郭可信院士在2004年元旦写的一篇随想的标题。他寄给我一份,我能理解他的心情。他认为人生事业犹如江湖,追逐名利是江湖上的诱惑,实际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把它看穿看透,才能得到人生真谛。所以他说“实实在在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美”。后来我就请了一位书法艺人给我书写了这两句,裱了出来,经常回味。

郭可信是我国一位享有极高声誉的学术大师,我认识他是在1984年,那年我受钱令希院士之托(当时钱先生任大连工学院院长),去邀请郭先生出任我校首届材料系主任。为此事,我去了沈阳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两次,转达了钱先生的托付,倾听了郭先生的意见。最后郭先生接受了钱院长的聘请,出任我校首届材料工程系主任(兼职),我任副系主任,协助郭先生工作。那时郭先生就很器重我,因为我毕业于清华,又是C.M.Wayman教授的访问学者。他在我第一次申请中国科学院基金的推荐信中,认定我“在Wayman教授处工作时成绩斐然”,得到他如此高的评价实是不易,因为他从不轻易给人写推荐。我后来在学术上略有成就,与他的指教是分不开的。他是我一生中崇敬的人之一。后来我们由师生变成朋友,两人无话不谈,逢年过节都相互致贺。


本文自《郭可信纪念文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出版,2008年

未经郭可信教育基金会同意,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返回
电话:024-80239486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创新路280号
Developed by LAM. Copyright © 辽宁材料实验室 | 郭可信材料表征中心
辽ICP备2022005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