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可信纪念馆 - 纪念文集

回忆郭可信先生振兴中国电子 显微学事业的点点滴滴
发布时间:2025.10.0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李方华
郭可信先生匆匆地走了。他为发展中国电子显微学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为率领我国科学工作者融入国际电子显微学界的不懈努力,一直历历在目。
“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在电子显微学界前辈的努力下,1980年成立了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虽是中国物理学会下的分会,但获准对外用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的称谓,以利国际活动,以下简称学会)。钱临照先生担任学会第一任理事长,两年之后,郭可信先生接任。早在学会成立之前,郭先生便与电子显微学界前辈同事们商量,做了许多实事,不辞辛苦,为振兴我国电子显微学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在回顾前辈们的功绩之际,我深感郭先生很早就意识到提高我国电子显微学水平的一大关键是抓好国际交流,并一直视之为己任。那时除少数留学欧美的前辈之外,绝大多数电子显微学工作者成长在新中国,缺少国际交流经验,英语听说能力差。在郭先生任学会理事长的十余年间,他与秘书长密切配合,分工合作,领导有方,凡涉及国际交流的事他大都亲自抓,其余工作则放手让大家做,创建了团结、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井井有条地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例如,在国内定期举办学会的年会和专业研讨会,积极组织国际学术交流,请进来,走出去,为电子显微学工作者创造广泛的交流场所,把学会办得朝气蓬勃,成为大家学习知识、提高实验技术水平、沟通科学思想、探讨新问题的场所。
上世纪70年代,国际上电子显微学突飞猛进,衍衬电子显微学的广泛应用和新分支学科“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崛起,带动了电子显微镜(以下简称电镜)的大发展,然而国内几乎处于封闭、静止状态。1978年,日本电子显微学者代表团一行8人访问中国,郭先生是接待工作的负责人之一。当时按学术内容分别在不同会场组织了多场学术报告和讨论,可是大家的英语听说能力差,为了听众能准确理解日本学者的报告内容,郭先生亲自担当一些报告的翻译。1979年,郭先生率领中国电子显微学者一行6人,参加了日本应届的电子显微学年会,访问了日本多所大学的知名电镜实验室和电镜研制厂家,这是“文革”之后我国电子显微学工作者第一次走出国门。郭先生在日本争分夺秒,与外国学者交谈讨论,利用一切机会为后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他对振兴我国电子显微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他的学术外交才干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世纪80年代,国门大开,尽管国外学者来访之风日盛,但国内大多数学者难有出访机会。除少数曾留学欧美的年长同事之外,英语水平普遍较低。欲加快我国电子显微学事业的发展步伐,中青年电子显微学工作者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需要了解国际现状。为此郭先生与前辈同事们筹划了与日本学者每两年一次的中日双边电子显微学研讨会,为大家提供了开阔眼界、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在1981年召开的第一次中日双边会上,许多中国代表第一次用英语做报告、提问和回答问题。郭先生坐在第一排,全神贯注。遇到报告人在英语表达和理解有困难时,他既充当翻译,又兼任讲解。限于当时国内的条件和经验,中国代表的幻灯片质量较差,有些报告甚至不用幻灯片,拿着稿子念。用现在的眼光看,那一次的会开得很“土”,但是起了积极作用。不少人就是经过一次一次这样的会议增长了知识,锻炼了与外国学者交流的能力,逐渐成长起来。回顾每一次中日双边会议,中国代表的学术水平、英语水平、幻灯片质量普遍地较两年前明显提高。特别是早期的中日双边研讨会对培养我国中青年电子显微学工作者起了很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郭先生利用一切机会在国内组织国际会议,例如,1986年在日本召开第11届国际电子显微学大会之后,在北京组织了卫星会,邀请国际知名电子显微学家做报告,并组织他们到国内各地的电镜实验室参观访问,为我国电子显微学工作者创造了与国际知名学者交流的机会。类似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还有1988年在曼谷召开的第4届亚太电子显微学大会之后在广州组织的卫星会。国际上发现准晶体之后,郭先生以准晶体为主题先后在北京组织了两次国际研讨会,以及北京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的研讨班。1990年,为纪念学会成立10周年,郭先生组织了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些会议后大都出版了论文集,郭先生常亲自担任主编兼编辑。那时相当多与会者的英语不是第一外语,未经过科班学习,而且缺少准备格式化文稿的经验,论文多有拼写、语法和格式错误,郭先生总是仔细阅读每篇论文,亲自查错改正。因为郭先生认为,文集中每一篇中国人的论文都代表着中国,不能丢脸。在郭先生担任学会理事长期间,他负责出版的论文集有十多卷,可以想象他为此花费了多少心血、精力和时间。1992年,郭先生组织了在北京召开的第5届亚太电子显微学大会,为了办好会议,给中国人争光,他亲自抓好会议和论文集的每一个环节。会议开得很成功,受到国际电子显微学联合会和亚太电子显微学会领导以及国内外与会者的好评。郭先生在组织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中付出的精力和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是第5届亚太电子显微学大会结束后郭先生被确诊患糖尿病,为了让郭先生尽快恢复健康,免再精力透支,学会的同事们出主意减免他在领导学会方面的工作量。出于对学会的深厚感情,郭先生依然关注学会的工作,并在关键时候提出意见。1996年,郭先生卸任学会理事长职务之后,我作为学会的负责人,当遇到难题请教郭先生时,他总是中肯地提出他的见解。郭先生对工作不辞辛苦、认真负责、处处想着祖国荣誉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除了在国内组织国际学术会议,郭先生还尽力帮助大家走出去,到国外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1986在日本京都和1990在美国西雅图先后召开了第11届和第12届国际电子显微学大会,经过郭先生的努力,与两届会议的组办者商谈,为我国学者分别争取到40和60名减免注册费和住宿费的资助名额。此外,郭先生与日本学者联合在日本组织了准晶体的中日双边会,中国与会学者均受到减免注册费和住宿费的待遇。
郭先生突然扔下他热爱的事业,永远离开了这一片土地,但是他为发展我国电子显微学事业所做出的一切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本文自《郭可信纪念文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出版,2008年
未经郭可信教育基金会同意,不得擅自转载使用